为进一步提升新校区建设质量与特色,凝聚专家力量、创新功能定位,积极构建大思政育人工作格局,4月16日上午,学院组织召开新校区项目建设研讨专题会,专题研究打造我院“围墙思政”特色校园文化项目。会议特邀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赵雄辉、湖南党史陈列馆馆长朱习文等专家现场做专业指导。学院党委书记李华主持会议,副理事长赵景春、副院长徐良华,普迹镇副镇长唐世标,勘察设计院副院长邹明等人参加会议。
会上,邹明就新校区概念性总体规划设计方案作了详细介绍,重点讲解了新校区设计理念、建设规模、功能布局、区位地形优势等情况。与会专家对学院新校区建设方案给予高度评价,并就进一步加强校园与周边地形地貌,特别是顶层设计、精准定位、办学特色等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。
李华对赵雄辉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,对省教育科学研究院、湖南党史陈列馆和普迹镇政府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。李华指出,新校区建设是一项专业性强的系统工程,项目建设正处于启动初期,要做好特色校园文化项目规划研究,充分挖掘学校的功能需求与文化诉求,以“万里长城”烽火台建筑为抓手,高站位规划、高标准设计、高质量建设,树立标杆,构建文化校园,全力打造千年文化与思政教育紧密联系的一张亮丽名片;要加强文化设施的合理配置,深化新校区的文化内涵,明确新校区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建设特色,加速开启学院升本发展新征程,奋力建设优质民办教育品牌。
结合新校区围墙文化建设,湖南党史陈列馆专家们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:一是在功能设计上,将“万里长城”围墙的三个烽火台打造成小型展览建筑,赋予其课堂教学、教育设备用房等功能,让它不仅是一座围墙、一处景观,更是学生可以“走着读的思政课堂”;二是在内容设计上,将国史、党史、湖南地方史、人物史等知识体系和思政教育高度结合,探索与实践“围墙思政”课堂教学,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党史教育,让红色基因、革命薪火代代相传;三是在实景设计上,通过基础设施设备还原历史场景,让展陈自然述说历史故事,展现历史精神,构建能让学生沉浸式体验的教学环境。
赵雄辉强调,新校区项目建设要深度融合动态思政课堂教学模式,将新校区围墙建设赋予更多的教育意义,充分利用红色资源,成立红色研学基地,推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,扩大思政教学范围,激发思政教育活力,建立廊道展馆开展实景教学,真正地让思政课“活”起来,成为专业课程思政新亮点与新高地。赵雄辉还提出“如何让围墙设计与课堂思政紧密联系”“围墙思政品牌如何叫响”两个问题,引申出民族文化、党史文化、地方文化与校园文化多元整合发挥课堂思政作用的深入思考。
与会人员深入交流探讨后,逐步明晰了校园文化建设的设计方向。李华最后表示,学院将认真研究会议意见建议,并让项目设计负责人从“功能、造型、环境、空间”等专业角度深入修改完善规划方案,在下一步的单体详细规划中加深与各方的交流沟通。
赵雄辉副院长一行还参观了学院新校区建设工地,实地走访调研了新校区规划理念与施工建设情况。
账号+密码登录
手机+密码登录
还没有账号?
立即注册